中国酒文化与礼仪 酒礼
,是酒行为的礼节
,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
、尊卑
、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
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
。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
,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
。又因为饮酒过量
,便不能自制
,容易生乱
,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
。明代的袁宏道
,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
,深感长辈有责任
,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
,专门写了一篇《觞政》
。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
,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
。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
:拜
、祭
、啐
、卒爵
。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
,表示敬意
,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
,祭谢大地生养之德
;然后尝尝酒味
,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
;最后仰杯而尽
。在酒宴上
,主人要向客人敬酒
,客人要回敬主人
,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
。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
。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
。敬酒时
,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“避席”
,起立
。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
。
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
,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
,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
。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
,如壮族敬客人酒的风俗是饮交杯酒
;云南佤族有以泡酒待客的习俗
;藏族待客的青稞酒
;布依族人饶有风趣的“迎客酒”等
,无不体现出我国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酒文化特点
。 中国酒文化与诗文 中华古国是酒的故乡
,也是诗的国度
。诗从开始产生
,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
。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
,酒成为文人经常吟咏的题材
,借酒劝世
、傲世
、消愁
、韬晦
、放浪名教
、表现名士风流成为永恒的主题
。数千年来
,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古代帝王祭祀山川
、祖宗和举行朝廷大典
,都奉献酒诵颂诗
;唐朝在乡试饮酒礼中要诵《鹿鸣》之诗
,称之为“鹿鸣宴”
。从宫廷到民间
,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
,也成为人们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
。 酒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发展的酵酶
。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《诗经》305 篇中有40 多篇与酒相关
,酒与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约 1000 首诗
,说到其中饮酒的就有 170首
,诗圣杜甫现存诗 1400 首
,与酒有关的约占 300 首之多
,翻开我国的文学史
,从《离骚》到《女神》的历代诗词中
,有关酒的描写比比皆是
。古往今来
,在中国诗酒文化形成的过程中
,涌现出许多传诵至今的佳话
。多少文人骚客都与酒脱不了干系
,因酒而兴致勃发
,才思横溢
,酒酣墨畅
。魏晋时代
,曹操的“对酒当歌
,人生几何”
,“何以解忧
,唯有杜康”
,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
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有一半谈到酒
,如“试酌百情远
,垂觞忽忘天”
。唐代
,诗歌大盛
,诗人们嗜酒成风
。代表人物首推诗仙李白
,“李白斗酒诗百篇
,长安市上酒家眠
,天子呼来不上船
, 自称臣是酒中仙”,杜甫的名句相信大家也都熟知
。白居易的名作《琵琶行》
,是在他饮酒微醉中写成的
。无独有偶
,北宋时的诗人苏东坡
,在山东密州
,中秋节饮酒
,喝到微醉时
,诗兴大发
,写下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《水调歌头》
: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„„人有悲欢离合
,月有阴晴圆缺
,此事古难全
。但愿人长久
,千里共婵娟”
。酒能使人脱离世俗的困扰
,写出真情的诗篇
。中国诗酒文化
,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文化体系
。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
,酒醉诗情
,诗美酒醉
;诗借酒神采飞扬
,酒借诗醇香飘溢
。诗与酒
,相映生辉
,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
。